汽车行业新动向, 供应商账期缩短至60天, 车企积极响应新规

  • 2025-07-05 00:01:49
  • 336

从账期之变看车市新局:谁在引领?谁在坚守?

车市寒冬,利润都被卷没了,这时候,突然冒出几家车企说要缩短账期?

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啥药?

冰山一角:中小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困境

说白了,账期这玩意儿,对咱们老百姓可能就是个数字,但对汽车产业链上的中小零部件企业,那可是命根子。

账期一长,资金链就得绷断。

你想啊,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零件,得等个三五个月才能拿到钱,这期间的工资、材料费、运营成本,都得自己扛着。
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CAAM)的调研数据,就赤裸裸地揭示了这残酷的现实:一些零部件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超过90天,甚至120天!

这意味着啥?

意味着这些企业几乎要垫付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资金,这对于资金实力本就薄弱的中小企业来说,简直就是雪上加霜。

我有个朋友,家里就是做汽车零部件的。

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,还能勉强维持。

现在呢?

愁得头发都白了。

他说,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没订单,而是不敢接订单。

为啥?

账期太长,资金周转不过来。

接了订单,就得垫付大量的资金,一旦资金链断裂,企业就得关门大吉。

更惨的是商用车零部件企业。

都知道,商用车客户付款周期长,导致商用车零部件供应商压力更大。

有个做重卡配件的朋友就跟我吐槽,有些商用车企的账期甚至超过180天!

这简直就是“半年不开张,开张吃半年”的节奏啊。

拨云见日:车企的集体承诺与行动

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时候,事情出现了转机。

2024年6月10日至11日,广汽集团、中国一汽、东风汽车、赛力斯集团、吉利汽车集团、长安汽车、比亚迪等车企集体宣布,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!

这消息一出,整个汽车圈都炸了锅。这些大佬们纷纷表态:

广汽集团说,保障供应链体系健康发展是保障产品高安全、高品质的基础。

中国一汽表示要完善机制,优化流程,技术赋能,确保按期支付。

东风汽车强调此举是积极响应国务院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的重要举措。

赛力斯集团表示按照合同约定付款,实现主机厂与供应商双赢。

吉利汽车集团表示要加速产业链资金周转效率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。

长安汽车表示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,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高效流转。

比亚迪汽车表示要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,携手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行稳致远。

你品,你细品,这阵仗,这口号,简直就是“众志成城,共克时艰”的既视感啊!

这些行动的背后,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。

工信部、国资委等国家部委,一直强调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早在2024年5月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(CAAM)就发布了《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》,虽然没直接提账期,但也呼吁行业加强自律,维护公平竞争秩序。

暗流涌动:不同企业的应对与坚守

车企的策略各有不同。

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就说过,特斯拉付款周期为90天左右,比2023年有所缩短。

而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则表示,公司对供应商平均付款周期在40—60天。

缩短账期这事儿,不是一蹴而就的,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考量。

有的可能资金实力雄厚,可以承受较短的账期;有的可能供应链管理能力强,可以通过优化流程来提高效率;有的可能更注重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,愿意给予更多的支持。

政策东风:法规保障与地方探索

话说回来,光靠企业自觉还不够,还得有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。

国务院修订通过的《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》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,明确了机关、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付款的期限和方式,以及逾期付款的责任。

这就像给中小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,以后再也不怕被拖欠货款了。

早在国家层面出手之前,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探索了。

比如,2023年广东省就出台了《关于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提出要规范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交易行为,缩短账期。

金融活水:供应链金融与数字化转型

除了政策支持,金融机构也开始发力。

一些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汽车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,比如中国银行的“中银e信”,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。

有了这些金融活水,中小企业就能更好地应对资金压力。

另外,车企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。

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建设数字化采购平台,提高采购效率和透明度,实现账期管理和支付的自动化。

这不仅能缩短账期,还能降低人工干预带来的延迟。

未来展望与行业深思

缩短账期只是解决中小企业困境的一个方面,并不能包治百病。

车企如何在自身利益与供应商发展之间找到平衡?

如何建立更透明、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?

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。

未来的汽车行业,需要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可持续的合作模式。

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责任与担当

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需要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共同参与和责任担当,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,拿出真金白银来!